在演講場合,常會遇到講師提問,台下「不舉」的狀況。而不少講師都會提及,這是台灣教育失敗之處,愈長大就愈不敢舉手,因為害怕問的問題很笨,被人家笑。

  但就我的觀察,我發現案情並沒有這麼單純,因為就算問題再簡單不過,又沒有標準答案,願意舉手回答的人還是很少。

思考.jpg

不是怕被笑,而是懶得想

  我相信,有些人過去是因為小時候曾問了笨問題,被同學笑,慢慢的愈來愈不問問題了。然而大多數的人並非如此。比較貼近多數人的版本,應該是一時間想不到什麼要問的,或是根本也沒有動腦在想。

  不只是在課堂上、在演講場合如此,平時社團、工作團隊開會時,也很常碰到這樣的狀況,對於領導者的決定,常常只是稍微想了一下,就用「沒問題」帶過,或是討論過程不太發表意見,只想等結論出來。

  會造成這樣的情況,我認為是十多年來我們所受的教育所致:為了方便、有效、快速的餵養大量知識、標準答案,捨棄了極度費時的獨立思考及邏輯辯證的訓練。加上時間幾乎都被上課、讀書、考試、補習給佔據,生活沒有足夠的留白,就難以靜下心沉澱、感受、思考。

  所以,凡是能幫助人省去思考的課程、資訊,便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,像是教授解題得分秘技的補習班,或是片面、灑狗血、淺薄而低價值的新聞報導。

思考輕鬆,人生卻愈走愈不輕鬆

  大腦就像肌肉一樣,愈不去用,就愈來愈遲鈍,「思考」所要耗費的力氣就愈大,遇到問題時,不想做深入的探究,懶得自己去找答案,只想等人安排、等人給答案,「直接告訴我怎麼做,讓我輕鬆!

  但,這樣就會讓人生變得比較輕鬆嗎?

  高中升大學,要做好選擇科系的決定,很不輕鬆;大學畢業,要決定朝哪個方向邁開職場的第一步,更不輕鬆;主管沒有給標準答案或流程,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,非常不輕鬆;想領高薪只好往管理階層爬,但連帶的每天要決策的事變得更多,責任變得更重,超級不輕鬆。

  所以,選科系只要問幾個人、上網爬些資料就好;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,聽爸媽的話考公務員就好;工作做不好,聽朋友的建議換個工作就好;主管不好當,那待在基層打打嘴砲,怨薪水怨老闆就好。

桃園鄭惠娟老師.png
(桃園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上課場景)

思考,愈早開始愈好

  像這樣隨著年齡愈大,要做決定的事情愈多,要處理的問題愈來愈複雜。而那些懶得思考,等著別人給建議、做決定的人,青春就不斷在誤會、挫敗、茫然中消逝,愈來愈無力面對生活的挑戰,人生愈走愈不輕鬆。

  人生永遠無法回頭,千金買不到早知道。與其等到痛苦、難過到意識到要改變,卻又只能窮於應付的無奈的情況發生,不如早點開始訓練自己的思考力。

  如何訓練思考力?除了看書、聽演講來吸收不同的觀點,我建議多透過「書寫」來強化思考力。因為書寫,就要想要寫些什麼,要怎麼寫;要思考跟生活有什麼連結;要如何把腦中模糊的概念用文字清楚表達出來;要如何把不同的點連成線連成面;要怎麼調整前後順序以符合邏輯。

  這樣的訓練,能增強文字掌控力、表達邏輯、生活感受、個人價值觀的形塑,不僅能產生自己的觀點,同時也能強化文字或口語表達力。

思考,拿回人生的掌控權

  書寫比平時的口頭聊天更要求表達的嚴謹性、邏輯性,因此能強化全盤性、深入性的思考。而我認為最好最方便的書寫,是寫日記寫學習心得

  寫日記不是要寫流水帳,只寫今天發生了什麼事,而是要帶入個人的感想、感覺、體悟;學習心得不能只是寫重點、抄筆記,而是寫下你對哪部分印象最深刻,讓你聯想到什麼,想做出什麼樣的改變。

  不用多,從每一篇200字開始就好,先養成寫的習慣,隨著思考速度、表達力的提升,日後自然能愈寫愈快,愈寫愈多,愈寫愈好。

  如果你還是覺得寫日記、寫心得很麻煩,那還有更簡單的:FB轉分享文章、影片時,加入3句你個人的觀點,而不要單單只是按「立即分享」而已(想分享,不就是要吸引人看你分享的東西,或是讓別人藉由你所分享的文章影片,更瞭解你在想什麼嗎?)

  但是拜託,千萬不要簡單到用「中肯、哈哈、超好笑、你一定要看」等沒有創意、沒有個人想法的字眼帶過好嗎?那對思考力的訓練,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。

【高三生/準大學生限定】這個暑假,引領你思考你未來的樣貌

早鳥場.jpg

arrow
arrow

    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