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聽見(看見)同學發出這樣的疑問:「上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課程有沒有用?」面對這樣的提問,我總會說:「這我無法跟你保證。」心裡想的則是:「你完全問錯了問題了!

  打個比方,如果我這麼問:「台大畢業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嗎?」「去上補教名師的課,成績一定會提升嗎?」「上完卡內基,人際關係一定會變好嗎?」肯定沒有人敢打包票。所以,問這樣的問題完全等於白問。

  我就曾聽過好幾位ATC學員說,父母花兩三萬讓他(或他的哥哥姐姐)去上卡內基,回來後口語表達力並沒有增強,人際關係也沒什麼改善。如果只聽他說,多數人往往會快速做出結論:「上卡內基沒有用。」難道真的是這樣嗎?

黃.jpg

 

學習是自己的責任

  不!人們會習慣這麼想,是因為大多數受台灣教育長大的人,對於「學習」都有錯誤的認知及期待:「我花了一筆錢,把我教好就是你們的責任。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學習動機,忘了檢視過程中自己是否有投入足夠的時間、精力及努力。

  所以,很多人補習班一家換過一家,教材一套換過一套,課程一個換過一個,總是一開始期待能看到自己明顯的進步,最後以失望收場,然後再找下一個「仙丹妙藥」(被很多「交給我們你放心」的廣告詞給迷惑)。然而動機不對,努力不夠,再好的老師、課程也難以妙手回春呀!

  任何的教育機構、課程,都只能提供資源及環境,並不能保證參加者的學習成效。對於「學習」這件事,我們自己應該拿回更多的主導權,負起更大的責任。我之所以這麼說,理由只有一個:因為這是「你的」人生!

  就像是有人選擇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,繳了錢後持續禮拜天撥空來ATC學習,並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在課後做進階的學習或練習;有人選擇將其他事務的優先順序排在學習之上,偶爾來聽一下;有人聽個幾場就感到意志不堅,嫌遠嫌花時間,寧可出去玩或待在家耍廢。後兩者的學習成效及對課程的評價,絕對沒有前者來得好。

  同樣的,「上大學就有競爭力嗎?」有人除了認真學習專業知識,還參加社團、主動爭取實習,善用校外資源強化實作能力;有人怨教授教得不好,學校很爛,自己卻常常翹課玩樂,不思進取。對前者來說,念大學很值得;對後者來說,念大學很浪費。好學校有打混的學生,爛學校也有用盡所有能幫助自己學習的資源的學生。這無關學校好壞,而關乎自己有多在乎學習這件事。

 

學習需要時間的累積

  除了要體認到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外,也應該避免「速成」的心態這也是台灣教育的遺毒之一,要學的內容那麼多,老師、補習班就會想很多方法快速的把大量的知識塞到學生的腦袋中,即使那大多數只能應付考試,考完就忘,或是生活中完全用不到。

  而當要學的東西很多,時間卻很少,長期又習慣吸收別人整理歸納好的知識資訊,而不自己動腦,遇到新的學習事物,自然的會希望「不要造成我太大的學習負擔」、「能花愈少的時間學起來愈好」,所以坊間許多書籍只要使用類似「五分鐘輕鬆學會XXX」、「只要六步驟XXX輕鬆上手」,都很容易大賣。但說真的,又有多少人照著書中的做,短時間內就能輕鬆做到的呢?

  不過,知識、技巧性的學習,若是有人指導,初期確實會學得比較快,容易看到成效。可是過沒多久肯定會遇到瓶頸,不再像初期一樣能看到明顯的進步。這時就需要用更高階的學習方法,接受更難的學習挑戰,才能幫助自己突破學習瓶頸。這部分的學習,還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。

  另外有一些能力的養成,是體制教育所忽略,但生活中、工作上必須用得到的,像是表達、溝通、團隊合作、領導、遠見、全局思考、抉擇的智慧及勇氣、負責、應對進退、同理心等等,並無法像學校的學科一樣能夠具體評估成效,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透過「知識」的吸收而看見明顯的提升。這類的學習,並不是說知識不重要,而是吸收到的知識是否有不斷運用到生活當中,並且要經過好一段時間自己才能感受到這些能力有所提升。

  為什麼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要規劃兩年/四年的學習?因為它要教的,都不是學校在教、學生熟悉的能力,需要在認知上、經驗上做長時間的累積,當然不希望學生只是像是參加一場Party一樣,參加完就沒了。

 

  總歸一句話,任何學習都一樣,有沒有用,就看自己有沒有持續用、好好的用。

  所以,下次不要再問「參加○○○有沒有效」了。在充分瞭解過它是否夠專業、是否能提供你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及環境後,你該問的問題是:「如果我參加,我願意投入多少的努力來提升自己?

..

 <你可能還想知道> 

〈課程有用嗎?你真的不該相信別人的評論〉

〈他決定不參加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理由竟然是…〉

〈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可以試聽嗎?〉

〈迷航的人生,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可以怎麼幫助你?〉

〈大學別耍廢了!這件事你要排在第一順位〉

〈全方位人才培訓營貴不貴?看一件事就知道〉

arrow
arrow

    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