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如何聽一場演講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給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學員的提醒-最大化你的聽課效益

初次接觸、考慮參加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同學常會問:「參加這個有沒有用?」我相信這不只是針對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提問,而是所有課程都會被問到的問題。

不瞞您說,許多上了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學員也會問這個問題,或者說,一開始也有過這樣的疑問。然而,隨著聽課次數來到30堂、60堂,甚至是100堂,這種疑慮也會隨之消散。

就像一個人創業,或是要做沒人做過的新嘗試,一開始只有個大概的目標及方向,至於要做什麼,要怎麼做,有沒有效果,都是未知數。過程中沒達成心中的預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,很多人試個幾次看不到成果就放棄了。

只有極少數人願意一試再試,過程中不斷調整心態、方法、方向,讓成果能跟自己的期望更接近一些。而當他們確實看見成果更接近自己的期望,也就對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加篤定。

所以,課程有沒有用真的因人而異,就像唸大學有沒有用是一樣的。資源就在那邊,端看每個人如何去用它。懂得如何善用的人很少,能堅持一直用的人更少。

重點不在你什麼時候知道.png

在這裡,我想根據數年來在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學習的觀察與體悟,從「聽講者的層次」提供不一樣的解讀。

文章標籤

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最近跟志工們聊到學校演講(其實每一年都會問),瞭解大學在「辦演講」這件事上有沒有進步些。

  一如過往,負面回饋遠多過正面。整體來說,大多都對學校演講不滿意,只有一個志工覺得「還可以」(不限聽演講,也可參加社團,四年累計一定時數即可,彈性大,自由度高)。

  這裡提的「演講」,指的是扣除學術演講、與科系專業相關的演講後,比較偏生活化、通識型的演講。除了台大、清大等少數前段大學有較豐沛、自由、多元的演講資源,多數學校在通識型演講的質與量還是很匱乏的。

 

為何學生不喜歡聽演講?

  在這裡,我以學校最常辦的三種通識型演講來做說明:

文章標籤

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不管參加什麼演講,只要講者演講結束沒有馬上走,請務必上前請教問題。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動作,因為它可以為你帶來十個好處:
1.【提升聽講成效】為了提出問題,就要思考整合講者分享的內容,或是與思考演講內容與生活如何連結,動腦的過程就在強化聽講的成效了。
2.【訓練提問技巧】問題表達得不明確,講者會請你進一步說明,或是他的回答無法讓你滿意,你就會思考如何調整問題的問法。
3.【問題獲得解答】也許講者分享時,沒開放提問,或是你不敢在公眾面前問問題,正好利用這時間向講者請教,讓心中的疑惑能立即得到解答。
聽完演講別急著走!.png
(圖為台北ATC演講後,同學私下請教問題)

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