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的你,也是平均晚上兩三點才睡嗎?
我國高中時,唸的是明星私校,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盥洗,趕坐6點半的校車,從鄉下到市中心上課。
在校車上,我最常做的事就是「補眠」,其次才是跟同學閒聊,或是用CD隨身聽聽著Celine Dion或孫燕姿的歌。
跟班上前幾名相比,我不算是頂尖聰明的那種,需要靠把老師上課所說的重點一字一句抄下來,反覆背訟咀嚼,才能嘗到一點「懂了」「通了」的甜味。
上課時,老師總是講得飛快,補充內容特多,我深怕哪句重點沒完整抄到,自己唸會更加辛苦。因此我課本上的筆記總是充滿各種顏色的文字及符號,記得密密麻麻的。
就這樣,經過50分鐘全神貫注的學習,我的精神力幾乎被榨乾了,因此下課大多是直接趴睡,為下一堂課重新儲備精神力。
由於採用這種上課極為專注的方式學習,我的成績才能從高一的班排二十幾,緩緩升到高三的班排前十名。
但假如我沒在校車上補眠,沒利用下課短短十分鐘趴睡,我肯定無法在上課時保有足夠的專注,連帶影響到學習成效。
在這裡,我想要強調的是睡眠對學習的重要。先撇開一堆理論的解說,我們直接看看睡眠不足對學習會造成什麼影響:
1.精神不濟時,連老師剛教的也記不住。
2.睡眠不足,思考容易卡住,有礙於解題。
3.疲倦時,讀書、做功課等需要消耗較多意志力的事會被晾在一旁,取而代之的是電視電玩或其他娛樂休閒。
4.睡不飽會讓智商下降、容易衝動。
睡眠不足,除了影響學習成效外,還會有以下負作用:
1.會讓人想不起愉快經驗,糟糕的事卻很容易想起。(心情容易不好)
2.免疫力下降,容易生病。(感冒、糖尿病、癌症…)
3.會更想吃東西,會感到更疲倦更懶得動。脂肪製造會變快,分解會變慢。簡而言之,更容易變胖。
4.白天動得少,晚上愈不容易入睡,隔天愈累。
這些負作用除了影響到身體健康外,也會間接降低學習的成效。所以,若是要讓學習能收事半功倍之效,一定要讓自己睡飽。
當然,這裡不細究要「睡飽」需要哪些條件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《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》這本書。但有一點,我認為大家一定要知道。
「青少年的入睡時間及甦醒時間,比兒童及成人晚90分鐘。」正常人大概晚上10點會產生睡意,早上6點會自然甦醒,但青少年會往後遞延一個半小時。(難怪我國高中時,每天早上6點起床,總是覺得沒有睡飽,還要利用坐校車、下課時間補眠。)
所以,很多高中生並無法早睡,也沒有早睡的習慣。然而在進入大學後,身理睡眠時鐘已慢慢調回成人模式(10點會想睡),他們卻仍習慣晚睡,一早6點身體要甦醒了,精神卻還沒獲得足夠的休息。
錯過睡眠前半段最能獲得充分休息的時間點,就算早上在床上賴到8、9點,也很容易一整天昏昏欲睡(尤其在課堂上需要專注時),傾向於做不需要耗費太多精神力的娛樂活動。
我想,這是為何大學生白天精神不濟、上課會想睡覺;不想運動、體力直直落;三不五時就拿手機出來滑,或是長時間玩電腦的主要原因之一吧。
白天愈睡、愈玩,就愈累;愈累,白天就愈想睡、愈想玩。如此惡性循環,不只一點一滴侵蝕你的健康,也正一口一口的吃掉你的大好前途。
要不要試試看,連續一個月晚上12點前睡,7點起床,看會有什麼神奇的事情發生呢?
【延伸閱讀】不到一兩點睡不著?想要早睡,你該知道的七不五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