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報志願,為什麼要報中文系?】(轉載自得到)

 

你好,這裡是《邵恆頭條》,我是邵恆。

 

這個星期,高考成績出來了,考生要準備報志願了。報哪所學校,上哪個專業,不管你是考生本人,還是考生家長,估計這兩天都挺焦慮的。

 

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孩子來說,中學無非就是學那麼幾門功課,語數外、理化生、史地政等等。對所謂專業的瞭解,其實相當有限,家長呢?多半隻熟悉自己工作的行業。等到高考完了填志願表,你會發現,一下子,全中國大學有500多個本科專業可以選,而且有些專業,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。就這麼幾天,挨個去了解,也有點來不及了。

 

還有個問題,熱門專業,錄取分數會被抬得很高,報了擔心錄不上;冷門專業呢,又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。所以高考志願,專業到底應該怎麼選?

 

最近,我剛好跟得到的副總裁李倩老師聊起來這個話題。她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:選專業,個人的興趣和特長,當然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因素。不過,如果孩子自己真沒什麼特別的興趣偏好,文科生不如就老老實實讀中文系吧。

 

同時我發現,吳軍老師在他的得到專欄《矽谷來信》裡,也提倡報專業最好是報基礎學科。比如理工科院校,報數學、物理,文科院校報中文系。而且,關於這個問題,他們倆還交流過,看法相當一致。

 

這兩位老師,是從中國兩所最頂尖的大學走出來的畢業生,一個是北大畢業的,一個是清華畢業的。今天的《邵恆頭條》,跟你分享一下他們是如何看這個問題的。

 

一般人會覺得,中文、數學、物理,這種大學裡的傳統基礎學科,聽上去也太不性感了。尤其是,咱們作為中國人,還用得著大學花四年時間學中文嗎?學中文出來,又能做什麼工作呢?在普通人的印象裡,除了能當祕書、語文老師、出版社編輯,還能幹什麼呢?

 

這麼想問題,其實是犯了大多數人選專業的時候,最容易犯的錯誤,就是把選專業當成找工作了。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呢?

 

現在的職場人士找工作,是一個人匹配自己的能力,找到薪酬高、發展好的公司,相當於投資裡面的買現貨。但大學選專業,買的是期貨,是為了增加自己未來人生的機會。尤其,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變動的時代,幾年前還很熱門的專業,隨著技術進步、社會轉型,等到畢業的時候,有的已經變得就業困難了。相反,現在很多熱門的工作,五年前根本就不存在。

 

通常,大學的具體專業知識,走出校門就有三分之一過時了,工作幾年下來,又有三分之一也會過時。

 

比如說,在特別熱門的AI領域,2017年的時候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爭搶AI人才,尤其是做基礎學術研究的人。不過,就在今年,美國已經出現了這方面人才需求下滑的情況。因為AI領域成熟得很快,最大的需求已經不是基礎研究人才,而是能讓AI技術實現廣泛應用的人才。

 

那麼在變化這麼快的時代,該怎麼挑專業呢?用吳軍老師的話說,本科階段,應該儘可能選擇那些適應面廣的“高勢能”專業。兩個關鍵詞,適應面廣、高勢能。那什麼專業適應性強呢?就是那些文理科的基礎學科。一般說來,數學比生物、化學的適應性強,金融比會計強,同樣中文比廣告營銷、市場策劃強。

 

那什麼又是高勢能專業呢?說直白一點,就是本身難學,對其他學科來說,又是基礎性的學科。比如,數學系,相對計算機和商科,勢能就更強。

 

那你可能就奇怪了,中文系有什麼難的呢?這也許是你對中文系的最大誤解了,以為上大學就可以正大光明把看小說當專業了。李倩老師告訴我,中文系在中國的大學學科體系裡,叫做中國語言文學系。中文,從甲骨文開始算,有四千年的歷史;中國文學,從《詩經》《楚辭》起頭,有三千年的歷史。這種古典學科樹大根深,比起那些新興的只有幾十年歷史的時髦專業,要學的東西多很多。學了中文,你再想學營銷不難,但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,就是讀不懂《史記》。

 

當然,選這類專業,絕大多數人,將來不是要去當數學家或者作家的。那需要極高的天分,能有成就的人只是鳳毛麟角。大多數人,其實是打好專業基礎,養成系統學習的習慣,方便自己根據時代變化,發現適合自己的機會。

 

李倩老師自己的職業經歷,就恰恰驗證了這種基礎學科的適應能力。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,讀的是語言學專業,畢業以後進了傳統媒體。這聽上去好像跟學中文有點關係,但其實,隨著媒體的專業化,具體的工作物件和領域都在不斷變化,專業知識都靠現學,唯一一直能用上的,就是中文系培養的閱讀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。

 

後來她從傳統媒體進入得到這家網際網路公司,六年時間,幾乎經歷了從羅輯思維到得到,所有業務條線的工作。從社群運營、網際網路電商到得到課程開發。同時作為一位語言學者,她還在少年得到開了一門課程,給孩子們講文言文。

 

如果說選專業是拿大學的幾年時間做人生投資的話,李倩老師覺得,中文系這個看上去很古老、很基礎的學科,自己當年的投資,直到今天仍然有源源不斷的收益。

 

就這個問題,我還查了一下美國這幾年的熱門專業,最火的專業依次是計算機、傳播學(communications)、政治學、商學、經濟,但我沒想到,你可能也想不到,英語緊隨其後排第六。這不就相當於咱們中國的中文系嘛。

 

好,總結一下,今天的《邵恆頭條》,我跟你分享了李倩老師和吳軍老師對於選擇專業的建議。選專業的時候,個人興趣當然是優先考慮的要素,不過一個專業的適應性和勢能也很重要。社會變化得越快,越是要選擇適應性強,勢能高的專業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中文系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 

在國外的常青藤大學,報專業這件事並不需要一進校就做。舉個例子來說吧,哈佛大學就有以下三個機制,確保學生能充分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:

 

第一,大二下半學期才選擇專業,也就是說從入學開始,你有整整一年半的時間可以思考自己的專業方向。

 

第二,無論最終選擇了什麼專業,大學四年期間,你都需要完成橫跨多個學科領域的通識教育,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。在我上哈佛大學的時候,通識教育是八個學科領域,現在調整成了四個,分別是美學與文化、歷史和社會、倫理,以及科學和技術。

 

第三,就算你選擇了某一個專業,這個專業領域的課程數量,其實也只佔到整個大學四年課程量的1/3左右,剩下的所有時間,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。這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,去探索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。

 

之所以有這樣的自由度,其實離不開常青藤教育的一個關鍵理念:你在大學要習得的並不是某一個學科的具體知識,而是要培養一種能夠快速學習任何領域的學習能力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填志願 大學 趨勢
    全站熱搜

    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