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上一篇提到社團接班人要提早培訓(誰是接班人?社團幹部不能只是挑「較不差的」),有人問我到底具體做法是什麼?

  我舉「開會」為例好了。大多數社團開完會後,不是鳥獸散,就是幾個人或所有人約一約去逛街、吃飯、聊天。其實開會不只是拿來佈達、討論、解決問題、分派工作而已,還能進一步培養與會者的遠見,建立領導與管理思維。

  開完會後,領導者不妨請新進、資淺的人留下來15分鐘,跟他聊聊:「這次的會議,你學到了什麼?

  較沒開會經驗的新人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,或是說他覺得剛剛討論過程中,誰的意見很棒,誰好像在狀況外,討論的氛圍很好等等。

  這時,領導者有必要帶領新人更深入的看見會議「前、中、後」發生了什麼事,而不只是停留會議過程中表象觀察。

  以下幾個例句供大家參考:

「還記得我在會議前三天,有請大家就xxx做準備,會議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嗎?知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?」

「會議前,我有發一封議程表給大家,知道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嗎?」

「剛剛會議delay了20分鐘,有發現哪裡拖到了時間嗎?問題出在哪?如果是你是組長,你覺得下次該如何避免?」

「剛剛大家聊開了,偏題了,那時我做了什麼事?(怎麼把大家拉回來的?)」

「討論的結果是,我們七月要舉辦xx活動,負責人是誰?假如沒有當下決定誰負責,你覺得之後會發生什麼問題?」

「知道我為什麼請xx三天後給我初步的一頁企劃書嗎?」

「今天開會決定這麼多事。如果你是會長,會後你會做哪些事,以確保所有事都能順利上軌道?」

團隊.png

  利用每次會後短短15分鐘,領導者可以透過這些問題的引導,讓新人點狀式的觀察,能擴張變成一條線,一個面,建立一場會議的立體架構,看見領導者在會議前、中、後會做哪些事,以及瞭解做這些事背後的用意為何。

  之後,新人不會再只是參加完一場會議而已,而是能夠去審視每個決定、每個動作背後的意涵,預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,以及該如何因應或做準備。

  當他明白原來所有人、事、物都是環環相扣時,他才不會覺得只是在「參加一場會議」,而是能夠感受到在「參與一個團隊」;他才不會覺得只是來幫忙,只是來做被分配到的工作而已,而是能看見每次的會議都能讓他有所學習,有所成長,以及他所做的事能帶給團隊什麼價值。

  當他熟悉了這套流程的每個環節,未來擔任領導者時,就能夠帶領新人去深入看見每個環節的重要性,並讓新人能更快成為團隊的一份子。

  領導者也是需要學習的,當你想給下屬更多東西時,你才會發現自己還不足,才會有更強的學習動力。所以,不用怕自己不知道怎麼引導,只要就你所知道的去做引導就好。當你發現自己還不夠,自然會去找資源,找答案,再回過頭來,幫助你的團隊更好。

  做這些事,要額外花很多時間,很多心力,但相信我,如果你願意這麼做,一年之後,你不僅會對自己的團隊很感動,你也會對自己很感動,因為,你已經比一年前的你更加成熟穩重、有智慧、有擔當。

  你會很訝異,但又會很喜歡那個蛻變後的自己。

arrow
arrow

    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