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你是否還會遇到這樣的狀況:明明知道該去做某件事,但就是提不起勁去做,於是就一直拖,拖到不得不做為止。

懶散.jpg

先聲明,這裡所說的狀況,不是正忙著處理其它該做且時間較緊迫的事,無暇顧及較不急的事,而是明明有很多時間處理,但現在就是只是放鬆耍廢。

我們都知道,時間愈緊迫,壓力愈大,我們去執行的動力也愈強,執行的效率也會愈高(短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)。然而,抱佛腳的「效果」卻很可能是差強人意的。

以考試來說,愈接近期末考,念書的動力就愈強。但短時間內硬塞大量知識到腦中,很難整合吸收到的知識,形成長期記憶。縱使順利通過了期末考,那些死塞硬背的內容也很快就流失掉了。

又例如上台主持、提案簡報等要事,就很需要預留充足的時間做完善的準備,千萬不要相信臨陣磨槍會有多傑出的表現。一旦表現不佳,可能就再也沒有上台的機會了,升職加薪也會愈離愈遠。


那如果就是沒fu去做,怎麼辦?

 

最近一個大學生就問了我這個問題:「明明知道要寫主持稿,但我就是會只想耍廢,而且還持續好幾天,怎麼辦?」

他少說有20幾次上台主持的經驗,會要求自己三天前就寫好主持稿,預留修改及演練的時間。雖然他喜歡在台上主持,卻不怎麼喜歡事前的寫稿及準備。因此,他幾乎不曾在三天前就寫完主持稿,有時到主持當天也沒完成,就上台做臨場發揮。

老實說,他的臨時反應算蠻好的,台下的聽眾也不會有不好的印象。然而在我聽來,他的內容較過鬆散,架構也不完整。這當然是事前資料的準備、演練不夠充分所造成的。

他其實可以做得更好,做到令人刮目相看。但很可惜的,他給自己的標準不夠高,因此常常用良好的臨時反應能力,去填補準備不足的坑洞,最後產出60分的結果。

他沒有好好把握每一次上台表現的機會。

掌聲.jpg

也許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,所以他問了我上述的問題。而我給了他以下兩點建議:

1.為休息/放鬆/耍廢設定期限

以那位大學生的狀況來說,他耍廢時仍會時時掛記著要寫主持稿,這其實會帶來持續的心理壓力,導致在耍廢時也沒辦法好好放鬆。當心理無法獲得充足的休息時,就會想要繼續耍廢。繼續耍廢,時間愈緊迫,壓力又變得愈大。如此陷入負面循環,直到不得不面對為止。

而要打破這種負面循環,就要事先設定好明確的休息期限(或是玩樂期限,看你需要哪種「休息」)。當我們知道休息期限到期後,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我們要做的事時,我們就能告訴自己這段時間就是休息時間,就能真正好好的休息。當休息期限一到,也才有充足的體力、良好的精神狀態,去處理要做的事。

2.為自己設計一個遊戲

舉例來說,若你房間亂得像豬窩,每次想要整理又提不起勁,一直任由它處於混亂的狀態,該怎麼辦?

這時候你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遊戲,藉助外部的力量來促使你完成清掃房間。實際做法是:打電話給一個你在乎的朋友,一個你不想破壞你在他心中的形象的朋友,邀請他一個禮拜後來你房間泡茶聊天(或是一起打Game,隨你高興)。

這樣,你就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遊戲,讓你有非得在一個禮拜內打掃完房間的動機。當然,你也會設法每天打掃一點,因為你不會想冒最後來不及掃完,因此丟臉的風險。

回到那位大學生的例子也一樣,他可以跟一個在乎的人,甚至敬重的人約好,上台前三天給對方看他的主持稿,請對方給他一些回饋。為了不丟臉,為了不失約,他如期完成撰寫主持稿的可能性就會大幅的提升了。

 

生活中總有我們不想做,但必須去做的事,也有我們想做,卻遲遲不採取行動的事。不論是哪一種,單單憑藉著個人的意志力,往往很難擺脫惰性或習慣的束縛。若能善用外部力量,為自己設計一個好遊戲,就能大大減少內心的折騰掙扎,有效的完成該完成或想完成的事。

那決定這個「遊戲」的成效的最重要關鍵,到底是什麼呢?

我的答案是:拿起手機,打給他就對了!(激勵版:他馬的給我拿起手機,打給他就對了!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習慣
    全站熱搜

    苦難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